俗語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自從有了農耕,人類就從未離開過肥料。
傳統的肥料是人、畜禽糞便、草木灰、塘泥、枯枝落葉腐殖肥等有機肥(草木灰嚴格意義上不算有機肥),也叫農家肥。現代肥料除了傳統有機肥外,最重要的是化肥出現,后來還發明了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
繼傳統農業之后,以化肥為代表的農業又叫做“石油農業”。
“石油農業”又稱工業農業、化學農業、無機農業,是以石油為基礎原料的工業化農業的總稱。其以化肥為代表,包括農械、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生產設備和技術等。石油農業代對傳統農業在動力、投入品、生產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替代,生產能力、效率大幅提高。
工業化生產出高純度的氮、磷、鉀三元素肥和鈣、鎂、鋅、硼等微量元素肥、多元素復合肥、微生物肥,大量替代傳統農家肥。
不管有機肥(農家肥)、化肥還是微生物肥,其本質都是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氮磷鉀鈣鎂鋅硼等營養元素或促進營養元素吸收,以促進植株生長、開花結果(結實),滿足人類吃穿用需求。
1.肥料中的營養成分——元素
①氮肥。有尿素、硫酸銨、碳酸氫銨等。氮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營養生長。氮是蛋白質的主要元素,氮肥能促進蛋白質和葉綠素的合成,就是長葉子。葉子茂盛,才能合成更多葉綠素和蛋白質,才能進行更強的光合作用,產生更多營養物質。
②磷肥。有磷酸銨、過磷酸鈣、重過磷酸鈣等。其主要作用促進生殖生長。即加快細胞分裂促根、莖生長,促進花芽形成、開花、果實成熟和果實品質提高。
③鉀肥。有硫酸鉀、氯化鉀等。鉀肥的主要功效是增加光合作用強度,有利于農作物淀粉、糖、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形成,還能增強植株抗病、抗旱、抗寒、抗倒伏等能力。一句話,水果、米面等好不好吃、品質好不好、色澤好不好看,鉀肥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④微量元素肥。除人們熟知的氮、磷、鉀三元素肥外,還有鈣、鎂、硼、鋅、銅、鐵、錳、硫等微量元素肥。不同作物對相關元素的需求都有差異,不少微量元素對農作物的作用機理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如果作物需要但缺乏了任何一種元素,都會造成根莖葉花果甚至整個植株生長發育,嚴重的會導致植株消亡。
⑤復合肥。指含有氮、磷、鉀三元素中兩種或以上成分的化肥。有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氮磷復合肥、磷鉀復合肥、氮鉀復合肥等。如磷酸二氫鉀、磷酸銨等。
⑥微生物肥。微生物肥本質就是活的微生物。嚴格來說,其本身不是肥料,但微生物肥中的微生物可以幫助植物提升代謝水平、分解能力、抗病能力,促進植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等。和人服用保健藥物調理身體,幫助提升免疫力、代謝能力是一樣的道理。
2.農家肥的特點
①優點
◆ 有機肥(農家肥)來源廣泛,使用有機肥能綜合有效利用人、動物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棄物。
◆ 足夠的有機肥,能夠改善土質,使土壤疏松透氣,團粒結構好,保水保肥能力強。比如東北的黑土地,就是因為土壤里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所以才成為我國的糧倉。
◆ 有機肥營養元素較為全面。
②缺點
◆ 不衛生,需要量大,人工搬運、施用等成本高。
◆ 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含量低,成分不穩定、不確定。
◆ 肥力釋放緩慢,肥效低,對農作物增產能力有限。
3.化肥的特點
①優點
◆ 工業化生產,批量供應,能滿足大規模農業生產。
◆ 包裝標準,成分清楚,數量可控,肥力穩定。
◆ 運輸方便,施用方便,使用成本低。
◆ 肥力強,速效,較傳統有機肥能大幅提升農作物產量。
②缺點
◆ 營養元素相對單一,長期偏施幾種肥料,容易造成元素缺乏。
◆ 不利于土地可持續利用。
4.科學認識化肥
①化肥的發明是人類科技的重大進步。化肥的廣泛應用,讓全世界的農作物產量得到巨大提升,解決了無數人的溫飽問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UAO)統計,在農作物增產的總份額中,化肥的作用約占40%~60%。就中國的數據看,1949年到2023年,全國糧食年均畝產由153.7斤/畝增加到701.6斤/畝,70余年間,平均單產增加了4.56倍之多!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這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功于化肥。
②人類目前還無法離開化肥。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認為,如果沒有化肥的話,全世界糧食產量將減少30%!現在本來就有6-8億人餓肚子,如果再減少1/3的糧食,那將出現何等悲慘的局面?首先,中國人就會減少2億噸以上糧食,我們14億多人口的溫飽問題根本無法解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搜索一篇《農民日報》的文章“斯里蘭卡破產,根子是農業破產”,看看不用化肥(農藥)的后果。
總之,化肥是人類科技進步、文明進步的產物,人類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化肥。只是我們需要努力科學施肥、精準施肥、合理施肥,不濫用化肥,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生產更多更安全的農產品。